admin

舞蹈实训总结十篇

admin 最强阵容 2024-02-04 59浏览 0

  舞蹈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舞蹈训练科学;科学训练;认识观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125-01

  相对于舞蹈训练来说,今天只存在相对先进的训练工作,不可能存在永久地、绝对地“科学化”的训练工作。然而,只要端正观点,面对发展着的丰富经验,再结合有关科学已经取得的和正在取得的丰富知识,完全可以对它深化认识,总结出其客观规律。

  一、舞蹈训练科学的内涵与特征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想的知识体系,其本质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1888年曾给科学作过一个经典的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科学是发展着的知识系统,是借助相应的认识手段和方式才能产生和创造出来的,科学必须是经过证实的知识系统。舞蹈的训练科学是人们关于进行舞蹈训练和作品展演、比赛的知识体系,它由应用舞蹈科学和舞蹈基础理论科学两部分组成。舞蹈训练科学的实践任务是指导编导、教师对舞蹈者进行合理有效的专业训练和展演、比赛,并研究出科学的训练方法,以消耗最小的能量获得最大的舞蹈技能积累。舞蹈训练科学的研究成果虽与人们经济活动距离较远,也很难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的理论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为人类认识自己身体语言的能力和心理各种品质提供了鲜活的材料。舞蹈训练科学的发展趋势令我们歌舞剧团这些搞舞蹈的看到了未来希望,它不仅为舞蹈人研究自己的肢体提供了许多新的技术、方法、经验和思维,而且再次向人们证实了舞蹈人对自身肢体的研究也必须持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辩证法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训练中的矛盾

  舞蹈训练的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完美而无止境的科学研究工程。这一工程的进展,从某种意义上将可能负载着民族、社会、集体、个人的某些价值,创造出了丰富的舞蹈展演、比赛文化。然而科学研究所具备的这些特征是对经验的一种否定。事实上,在舞蹈训练领域“经验”是不可否定的,经验中包含了编导、教师的知识积累和他们的创造智慧。但是科学训练中仍然存在着矛盾:其一,整体与局部,即舞蹈能力提高的整体性与局部性提高的矛盾。舞动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在平时的展演、比赛中对舞蹈者表演、技能实力进行的判断为我们提供一个认识过程。从客观上限制了舞蹈训练不间断性原则的连续实行,而那些能量过剩,视舞蹈为生命的舞蹈狂们,恰恰利用这些时光保证了不间断性原则的实施,加大了整体提高与局部领先的差异,造成了难以解决的矛盾。其二,规律与事实,即规律的普遍适用性和普遍适用的规律的不实用性的矛盾。在训练中,我们常常希望得到规律性的指导,因为规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然而,人类总结出的客观规律是极其有限的,尤其是在我们舞蹈训练领域,可称得上规律的东西更是微乎其微,在舞蹈训练中大量存在着的事实是,每天每时每刻都产生着创新认识的事实。而普遍的规律和熟知的因果关系只能为我们认识和解决一部分事实。大量的事实要靠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以解决。我们决不能否定编导、教师的经验价值,必须尊重编导、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编导、教师们有意识地升华自己的经验,克服固步自封的虚荣心也是十分必要的。其三,渐变与突变,人体身心发展过程渐变速度与舞蹈能力增长过程中对突变要求之间的矛盾。生物进化论提示我们,任何事物都处在渐变过程之中,人体的结构变化、机能提高都呈渐变的规律。舞蹈训练的结果也正是利用了这一渐变的可能才得以实现的。只有渐变的原因引起的突变结果才是不平庸的,才更加具有戏剧性,也才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巨大的诱惑。然而,由于我们舞蹈的特殊舞动规律,要求它不能只满足于渐变的过程,因而与渐变的本质产生矛盾。舞蹈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创新价值和训练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讲,始于渐变,发展于突变。突变是一种类似舞蹈创作中出现的“灵感”,当我们尚不能认识和理解突变何以出现时,就常常以舞蹈者是否有舞蹈天赋或天生灵气来加以解释。

  三、总结

  舞蹈训练科学与科学训练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知识体系,是训练实践经验与多学科理论内容相结合的产物,对于它的探索与追求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没有哪一个人的有限实践经验与单薄的知识结构能将它的本质规律认知得彻底完备。在舞蹈界我们目前所能找到的有关训练科学与科学训练理论研究成果少得可怜,舞蹈这方面研究也非常滞后。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决心借鉴其他学科已有研究成果,收集归纳舞蹈人从长期训练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进行训练创新,升华训练观念。

  参考文献:

  舞蹈实训总结篇2

  [关健词]理性思考 训练科学 辩证关系 舞蹈比赛

  从《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2期第71—74页,读研了温柔老师的《对人体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学术论文后,兴奋异常,感受万千。我们舞蹈界学者们再次将舞蹈人体训练科学与舞蹈训练科学化提出,说明充分认识它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对于舞蹈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对厦门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舞者们身体机能所表现出来令人惊叹的舞蹈运动能力与他们在超负荷情况下“代谢”的状况,使笔者再次认识到由舞蹈比赛刺激起来的人体训练科学,要求舞蹈研究者、编导、教师必须尽快为舞蹈者从生 理学 、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心理学……诸方面建立一个科学理论新模式,并全面、系统、客观地看待我们舞蹈自身的生存、进化和发展。正如温柔老师所说的那样:“舞蹈训练科学化是舞蹈训练的最高境界,是每一位舞蹈工作者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舞蹈训练的科学化,一直是舞蹈界重要的课题。舞蹈科学训练科学化的实现,有赖于舞蹈人体科学的理论指导,舞蹈人体科学是实现舞蹈训练科学化的理论基础。wWW.133229.Com”

  抛开国外舞蹈大师对舞蹈人体训练科学性的重要阐释。让我们回到现实训练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急需搞清楚的问题,就会使我们迫切渴望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的及时切入。例如:过渡的韧带动、静力拉伸为什么会对爆发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反过来,在进行较长时间超负荷爆发性跳跃训练之后,为什么第二天再训练时我们的韧带那么难以拉开?对于舞蹈比赛,在组委会给予的定量时间内,舞蹈者的身体机能究竟能承受多大强度的舞蹈运动负荷?人体跟骨高度、跟腱长度与跳跃能力之间有着怎样的遗传关联?……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舞蹈科学系统理论的支撑。尽管温柔老师在她的学术论文中 总结 出:“北京舞蹈学院科研所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也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许多具有较高水平与价值的研究成果,如‘百分复试法’、‘骨龄自动判读系统的研制’、‘舞蹈学员体成分的研究’、‘舞蹈动作的机电分析与研究’、‘舞蹈学员的营养与配餐’、‘芭蕾舞演员的能量代谢’、‘舞蹈学员的体重控制与减肥’、‘舞蹈演员的损伤的预防与 治疗 ’,等诸多研究课题。这些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为日后舞蹈人体科学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从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我们舞蹈人近几十年在舞蹈人体科学训练方面所取得的屈指可数的研究成果与成果的“含金量”,笔者觉得这些形成不了舞蹈训练科学化的系统基本理论体系,也就是说这些成果的价值与实际用途有一定的距离。

  “我们知道舞蹈肯定是实践在先而理论在后,理论源于实践。这样的流程使我们感悟到舞蹈实践与理论之间存在一个转化过程,即从实践转化到理论再从理论转化到实践的过程。我们在研究舞蹈理论前首先要研究的便是舞蹈理论是怎样从实践转化而来,还要了解它又怎样作用与舞蹈”。吕艺生教授上述对舞蹈从实践上升理论再从理论转化到实践中去的辩证学说,为我们指明了要善于从实践中 总结 舞蹈人体训练 科学 基本原理,要尊重科学 发展 规律 ,只有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高水平舞蹈人体训练科学研究成果。舞蹈训练科学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证明,对于它的研究需要由实践经验丰富、多学科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担当。我们的舞蹈人体训练科学研究之所以滞后于其它学科,关键原因是我们的 教育 方针、教育思维、教育方法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半个世纪的舞蹈教育历程记载着我们对于舞蹈人才文化的培养不足,至少说我们没能大量造就出高质量具有丰富科学知识、文化知识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这一点,吕艺生教授在他的《新世纪舞蹈教育前瞻》中有着权威性论述。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 艺术 ,肢体语言是以舞者的生 理学 基础为本源的。因此,有关人体的解剖学结构、生理、生化、心理学……基础知识构成了舞蹈训练科学的基石。

  透析厦门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获创作一二等作品,可以说是智能型、研究型、创造型、思维型……最终多学科复合型的编导主宰了这个时期舞蹈发展方向。从作品的形式、结构、智慧含量、创新程度看,他们对人体舞蹈潜力、舞蹈运动极限的了解、探索、挖掘、运用比较到位。充分体现出舞者机体在组委会给予的定量比赛时间内的满负荷性、高超的技巧性、快速的变化性等审美特征。尤其是从获一等奖作品中我们就会有趣地发现,创作与表演是相辅相乘、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例如:《鸟仔》、《枫叶红时》、《七步》、《兄弟们》、《鼓舞声声》、《岁月如歌》、《俏花旦》等,他们既是创作一等奖,又是表演一等奖,这似乎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优秀舞蹈作品的产生是多维度、全方位、复合型的,它的成功仅靠编导的反常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闪跳性思维、灵感性思维是不够的,它还需要由舞蹈人体训练科学为他们塑造出来的优秀舞者们,舞者们身体舞蹈运动极限能力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着优秀作品的质量。譬如:《鸟仔》的成功就与陈凤辉、史记的极限舞蹈运动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鱼水关系,二位舞者的神经—肌肉抗疲劳能力在作品中得到充分表现,正是由于舞蹈人体训练科学造就出来的优秀舞者们,将比赛作品的超负荷性、难美性、科学编排性、具象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从多种意义上讲人体训练科学主导着舞蹈自我进化的进程,这也印证了温柔老师所说的“舞蹈训练科学化是舞蹈训练的最高境界”这句话是正确的。

  舞蹈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体育舞蹈市场营销,模式

  前言

  体育舞蹈的市场营销在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市场规模已接近千亿,以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为首的众多地域性的体育舞蹈培训中心已步入规模化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多的体育舞蹈赛事及体育舞蹈经营项目营运开来。通过对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营销模式的分析,未来体育舞蹈的营销趋势是多元的。在制定其营销方案时,应更多地关注3P(人员Personnel、服务流程process和服务有形化Physical evidence)。只要把握好3P,就能实现体育舞蹈在市场营销中的战略意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让体育舞蹈产业在市场中不断发展、壮大。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的经营项目及营销方式

  港龙舞蹈文化机构创建于1998年,位于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路庆安大厦负一层,是中国乃至亚洲国标舞界最知名最具影响力的舞蹈文化品牌之一。港龙舞蹈主席王永刚先生是唯一一位担任世界三大国标舞赛事其中两项评审的中国人。港龙舞蹈文化机构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国国际标准舞的发展,通过举办国际国内大赛、舞蹈用品开发、舞蹈培训中心及国际标准舞俱乐部、舞蹈健身会馆的经营等,成功地打造了中国国标舞第一品牌。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上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并广泛阅读有关艺术文化产业经营、体育产业方面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书籍,为本论文提供理论支持。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结合体育舞蹈产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市场营销访谈内容。电话采访直接回答。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并进行必要的图表绘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营销机构的基本情况

  2.1.1 体育舞蹈营销机构的经营项目

  作为中国体育舞蹈营销机构的龙头企业,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的经营项目主要由五大分支机构来运营。这五大分支结构分别是:拉丁舞健身会馆、体育舞蹈俱乐部、舞蹈培训中心、舞蹈用品商城和赛事演艺事业部。在2005年至2009年各部门的盈利调查中,不难发现,在体育舞蹈营销中,体育舞蹈俱乐部的盈利金额占总盈利金额的40%,其次是拉丁舞健身会馆和舞蹈培训中心,分别占总盈利金额的17%和20%,值得一提的是,舞蹈用品商城和赛事演艺事业部的盈利金额存较大差异,只占到总盈利金额的15%和8%。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的各部门盈利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也是普遍现象,很具代表性。一般来说,健身、娱乐与培训机构是针对于广大群众的,只要完善广大群 众的认可度就可实现此机构的长期、稳定运营,拥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群。然而舞蹈用品 方面的销售存在一次性购买持续时间较长的弊端,若进一步推进舞蹈用品的广告力度相信会有不错的效果,而演艺事业部的发展与壮大也会推动舞蹈用品的销售。。演艺事业部 的盈利金额占到总盈利金额的8%,究其原因,其作品创作过程中投入的成本及进入市 场等其他活动投放的成本较高,这就造成了其自身价值的贬值;第二点原因仍是关注力度不够,赛事和商业性表演数量较少。。

  2.1.2 体育舞蹈市场营销的业务比重及目标对象

  据调查显示,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的拉丁健身会馆的业务量占到总业务量的25%,其主要内容是以健身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娱乐性质的健身活动,目标对象以25岁至50岁的有稳定工作的都市人群居多;体育舞蹈培训中心的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15%,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有潜力的参赛选手或教师队伍,着重培养青少年人群,同时会组织一些专业的集中训练以此促进体育舞蹈的学术与文化交流;体育舞蹈俱乐部,这是以娱乐和丰富大众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业余培训,面向各个年龄段、企业和个人,可根据企业或个人的不同需要帮助策划表演以及比赛等,具有灵活性强,服务性专,覆盖面广等特点,占总业务量的35%;演艺事业部门占总业务量的5%,其主要职能在于可以策划、组办各种赛事、演出,调动专业选手和具有专业水平的舞蹈演员参与其中,以及配合各种类型的商业演出活动;舞蹈用品商铺占总业务量的20%,这是专以舞蹈用品为经营产品的销售部门,包括舞鞋、舞蹈服装、舞蹈饰品、舞蹈教材以及舞蹈服装订制等经营项目,目标对象针对于体育舞蹈人群。

  2.1.3 体育舞蹈的营销特征

  第一,根据经营项目不同,交易行为对象也有所不同,演艺事业部的营销对象是艺术作品,它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和改善往往是间接的。第二,体育舞蹈的作品本身具有创作和文化价值,它和市场需求之间有时会有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会造成演出收入无法抵消演出支出,甚至严重亏损。第三,一般认为,营销是消费者导向,故表演节目应迎合观众的欣赏口味和娱乐需求;而体育舞蹈是产品导向,追求的是自身的品味和创作价值,故体育舞蹈本身不能因附和市场而降低品质,从而使体育舞蹈与营销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

  2.1.4 体育舞蹈营销的合作范围

  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合作范围包括:时尚舞会、客户派对、公司年会、楼盘开张、节目策划、演员特派、活动承办等。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体育舞蹈前景发展

  据有关部门估计,至2009年全国有3000万体育舞蹈爱好者,而这个数字在未来的三年中会增加一倍,这使得体育舞蹈市场前景一片光明,这是实现体育舞蹈产业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建立体育舞蹈的市场营销模式。

  3.1.2 体育舞蹈潜力所在

  必须在现实操作上,有意识地填平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间的鸿沟。通过商业化操作和大众文化式消费,体育舞蹈市场营销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和潜在力量。

  3.2 建议

  3.2.1 借鉴国外经验,走自己的路

  在充分重视我国体育舞蹈市场营销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才能确保我国的演艺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也才能真正终结横亘在中国体育舞蹈与营销间的鸿沟。。

  3.2.2 策划经营

  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经营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三: 一是建立了初步的演出经营模式。二是与相关企业加强合作,互利互惠,使服装展示与体育舞蹈表演紧密结合。三是积极公关,争取社会资金赞助。这样,体育舞蹈与营销的距离越来越小,也因此获得了市场认同,体育舞蹈交流与碰撞也才因市场经济的推动而更加频繁和深入起来。让我们以崭新且独特的营销策略,来终结体育舞蹈与营销之间的鸿沟。

  参考文献

  [1] 科特勒(Kotler,P.).市场营销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6-108

  舞蹈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舞蹈;基础教学;柔韧性;力量;建议

  1.舞蹈的基础教学

  把杆的训练作为一些常见的舞蹈动作,它是指在训练的过程中扶着固定的物体而进行的训练。包括擦地练习、蹲步练习、以及压腿练习等等,接下来就谈一下在把杆训练中所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1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注重力量与软度的训练

  由于每个学员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是各不相同的,依据这种情形,我们在进行把杆训练的教学中,应该将擦地、小踢腿以及压腿作为舞蹈训练的重点,比如,压腿主要是为了拉韧带,它不但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体形的完美、降低受伤的危险性,而且还可以将舞蹈表演的更加轻松、精彩。此外,重视和加强柔韧性的训练,同时也可以使得学员稳定性、协调性以及灵活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还避免了腿伸不直、抬不高等多方面的缺陷。

  1.2 在舞蹈的训练过程中,要培养学员正确的呼吸方法

  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呼吸的运用是舞蹈能否完美完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员学会科学的呼吸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学员很容易出现呼吸不顺畅、憋气等现象,那么如何采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呢?比如,在进行跳跃、前进、后退、下降等动作时,在蹬地离地发力的那一瞬间,我们可以采用快捷吸气;身体在空中或表换姿势造型时,采用控制呼吸,在动作完成后,落地时再呼气等。再如旋转时,吸气,蓄气贯穿整个动作的始终,直到整个动作完成后再呼气,这就增加了旋转的动作的稳定感。在从事姿态性控制动作或组合时,一般采用慢吸、蓄气、慢呼的呼气方法,这样有助于平衡时间,使动作更具美感。

  1.3 在训练过程中,注意支撑腿的姿势及稳定

  学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动力腿的训练,却忽视了支撑腿的动作姿势要领,比如,在把杆的过程中,部分学员很容易紧紧的抓着杆,而不是用手去轻轻的扶住,殊不知,这种不正确的姿势很容易造成原本在主力腿上的重心出现偏离,从而会出现膝关节不直,肌肉比较放松的不良现象,这样一来,不但会使得主力腿的肌肉得不到加强,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了整个舞蹈舞姿。

  正确的主力腿的站姿,应该保持膝关节在动作腿运动时是伸直的状态,盆骨保持稳定,无论你的脚处在什么位置,都要保证全脚掌抓住地面,让肌肉处在紧张收缩的状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肌肉的张力才会迎刃而生,肌肉的能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总而言之,主力腿在舞蹈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学员舞出美丽动人舞姿的关键之所在。

  把杆训练是气息、力量与柔韧性的有机结合体,是全方面综合的训练,它们之间在教学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需要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范作为指导,使得学员能够在对舞蹈基础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不足,走向正规,最后达到舞蹈技能的有效提高。

  2.对舞蹈的基础教学提出的几点建议

  2.1 在舞蹈基础教学中培养学员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的象征,它运用规范化、有组织、有节奏的肢体动作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但是,对于舞蹈的学习是很辛苦的,它需要每个学员必须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和领悟,才能达到能力上的提升。因此,在舞蹈的基础教学课堂上,我们必须时刻培养学员的坚强意志和努力拼搏、吃苦耐劳的崇高精神,使学员养成一个良好的训练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严令禁止消极怠慢、意志消沉、漫不经心的思想意识出现。

  2.2 学习的过程就是感受美与表达美的过程

  舞蹈就是一种无声的音乐吧,它在用它特有的肢体语言向人们诉说着情感和故事,折射出人情、人性和人生的真谛,展示其精湛的无穷的艺术魅力。此时,你的心会随着节奏跳动,你的情会伴着旋律荡漾。这,就是舞蹈的魅力之所在!

  针对舞蹈基础的教学,它是让其拥有华丽舞姿的基本前提条件,因此,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对舞蹈训练的音乐和动作选择上,我们要尽量选择一些能够打动学员心灵,让其能够深深感受到舞蹈魅力的音乐动作,这样才能够使其真正融入到那种舞蹈氛围当中,感知舞蹈的内涵和伟大。其次,我们要结合学员的总体特点来有选择性的上好舞蹈欣赏课,在舞蹈欣赏课上,我们可以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分类让学员进行观看和学习,并且对于每个舞蹈作品的背景和内涵我们都要给予生动的讲解,从而激发学员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舞蹈的真谛!最后,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情感氛围,让其在潜移默化当中来塑造美的心灵,来辨别人生当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3 开发舞蹈潜能,提高学员创造美的能力

  将学员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形成艺术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是舞蹈教学的难点。舞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去挖掘每个学员的潜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员内在的情感世界,将情感与舞蹈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员感受到肢体语言的美妙所在,激发他们对舞蹈的热情,进而提高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舞蹈的教学是一门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事业,它关系到舞蹈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它也是实现学员全面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针对舞蹈的基础教学,我们应该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对学员基本功的训练贯穿于学习的各个阶段,且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要有所突出。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领学员去总结方法、吸取教训,只有这样,我们的舞蹈教学才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金霞.对高师舞蹈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5).

  舞蹈实训总结篇5

  以充分的动作连接,与所有类型的连接方法,以获得足够的知识和掌握娴熟的动作连接各种连接技能。在除了连接行动培训,学生们也应该得到编排动作的知识,使他们能够自觉纠正动作的错误,实现情感和行动的顺利使用。此外,学生应获得关于如何理解和处理动作结构,如何划分段落,如何区分舞蹈动作的水平。以及如何处理舞蹈开头、结尾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信息。用对比的方法来判定舞蹈的行动和起伏,跌宕,优先事项。通过学习民间舞蹈,从而接受各种各样的训练节奏感,获得各种节奏的特点、规则、处理和把握节奏变化的能力。

  民间舞蹈通过“结合民俗”和“多种培训”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可塑性,接受和使用主民间舞蹈技巧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未来的实践中,使用各种教学的根本内容来进行各种节奏、各种风俗、各种性格特点的舞蹈表现和舞蹈组合。专注于舞蹈技能学习和表演组合的学习,全面理解某些基本动作组合。或通过连接方法,以及结合各种单相的艺术表现,使得其体现出相结合的一致性,完整统一行动的全面组合。通过分组和教师演示的教学,让学生们分组之间进行训练,或者集体训练。接受舞蹈培训的学生,应采取情绪的歌曲或歌曲和氛围设计连接的组合,其中包含一个特定的情绪和配合这种意境美的一个场景,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完成的动作组合。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良好的把握东北秧歌的舞蹈特性“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和掌握云南花灯的“无崴不成灯”。

  二、儿童舞及儿童舞创编

  从而提升学生的表现力和舞蹈能力,为孩子们理解儿童的舞蹈规则做出示范,初步具备适应创编和教学能力。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孩子们的能力,创编蹈训练也肯定总是需要的基础。选择一个乐曲,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方式想像力,八拍基础节奏为基础上目前的构思编排并可和两个不断发展,表达到一定的想法和感受。根据歌词启发学生构思编排后,给予指导纠正,并让互相学生的学习,逐步向高一学生的基础编舞能力鹿其中以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优秀典型的小儿舞蹈作等,鞠“对冲绳之前”等,学生目前的敏感的审美相同的时间享受我的蹈的艺术风格变化的基础上,增强培训效果,提供高儿童基础我蹈创编能功率总和我蹈能输出同时对操作成型,演员的表达,团队流动和风格特点分析进行研究学习并悟。

  舞蹈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高等舞蹈教育 专业舞蹈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84-02

  自从1978年成立北京舞蹈学院开始,高等舞蹈教育便在我国拉开了序幕,高等舞蹈教育刚开始主要是以专业舞蹈教育为主,教育目标主要是为各艺术团体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舞蹈教育逐渐的从专业课堂走入了普通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作为高等学校德育和美育的重要手段而被大力推广,其目的主要是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因此,现在的高等舞蹈教育已成为专业类舞蹈教育、师范类舞蹈教育和非专业舞蹈教育相结合的格局,专业舞蹈教育主要是北京舞蹈学院等一些专业舞蹈院校,主要培养舞蹈专业人才,教育重点在于舞蹈的专业性和艺术的纵深性;师范类舞蹈教育主要是以培养舞蹈类教师为目的的教育;非专业舞蹈教育主要是各普通高校以培养非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为目的,强调德育和美育的功能。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具体介绍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

  1 专业性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改革开放之前,专业性舞蹈教育基本上是在中专院校进行,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高校的发展和扩招,舞蹈专业性教育才在高等院校兴起。专业性高等舞蹈教育的目的主要培养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演员等专业人才。以北京舞蹈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湖北艺术学院等等艺校中的舞蹈专业。还有北京舞蹈学院、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舞蹈学校、广东舞蹈学校、沈阳音乐学院等均是我国一类专业舞蹈院校。这类院校的舞蹈教育重点主要在于学生的专业舞蹈技能培训。其还有着系统的专业培养计划,从舞蹈基础知识,到各类舞蹈的专业技能,再到实训实习,都有系统的课程设计,其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都有明确的安排。比如北京舞蹈学校,其设计有专门的中国古典舞系、中国民族民间舞系、芭蕾舞系、舞蹈史与舞蹈理论系、社会舞蹈系、编导系、音乐剧系、传播系、设计系等等,每个系就相当于一个细化的专业舞蹈方向,其舞蹈人才培养更强调专业化、技能化发展。如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人才培养分为公共课、基础理论课培训、主干专业课培训、实训实习课培训四块,其中公共课有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艺术概论、舞蹈概论、英语等等;基础理论课程有:舞蹈作品赏析、民间舞蹈文化、中国民俗舞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基训与技巧、中国民族民间舞动作分析与编舞等等课程,专业主干课主要有各类舞蹈风格基础概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编创组合、中国民族民间舞传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传统典型组合等等;实训实习课培训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剧目排练、教学实习等等。总之,专业性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主要以培养学生专业舞蹈技能为目的,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跟过去中专舞蹈教育相比,现代的高等舞蹈教育在培养重点上更注重舞蹈演员等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能否认的是,跟之前中专舞蹈教育相比,不管是在技能技巧训练上还是舞蹈学理论知识培养方面都比不上中专舞蹈教育在文化知识课方面的重视力度,从而限制了舞蹈专业性培养的长足发展。总之,专业性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主要以培养学生专业舞蹈技能为目的,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跟过去中专舞蹈教育相比,现代的高等舞蹈教育在培养重点上更注重舞蹈演员等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能否认的是,跟之前中专舞蹈教育相比,不管是在技能技巧训练上还是舞蹈学理论知识培养方面都比不上中专舞蹈教育在文化知识课方面的重视力度,从而限制了舞蹈专业性培养的长足发展。

  2 师范类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师范类高等舞蹈教育主要是指各种师范大学中所设置的专业舞蹈教育,其主要是以培养幼儿园及中小学等舞蹈教师为目的,通过基础教育舞蹈教师的培养,实现舞蹈教育的全面普及。设置有此类高等舞蹈教育的学校主要有:北京师范、西北师范、华南师范、山西师范、山东师范、上海师范、天津师范、云南师范、首都师范等大学。这类高等舞蹈教育不但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更注重舞蹈教育类知识的培养,其在培养模式中除了专业性高等舞蹈教育所拥有的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主干专业课、实训实习课等教学模块,还设置有教育学培训模块,教育学培训模块中设置有舞蹈教育学、舞蹈教材分析、基础教育、教育心理学等等课程。总之,在师范类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中,其主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教育技能,不但重视学生舞蹈技能的训练,而且更注重舞蹈相关知识的教育技能的培养。事实上,跟专业性高等舞蹈教育一样,师范类高等舞蹈教育在舞蹈课程设置、舞蹈教学模式等领域不可避免地受到北京舞蹈学院的高等舞蹈教育的影响,甚至许多院校照搬专业性舞蹈教育培养的模式来进行师范类高等舞蹈教育培养,可是,不同的是,这类师范类高等舞蹈教育正形成具有独自特色的舞蹈教育培养模式,并且努力在寻找着适合自身发展的舞蹈教师培养方式。并且在师范类高等舞蹈教育中,许多师范类高校基本上具有广泛且全面的专业发展方向,这对于他们创建具有特殊的舞蹈教育有着极大的帮助,也促进他们利用更有利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开展专业舞蹈教师教育培养。

  3 非专业性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非专业性高等舞蹈教育主要存在于综合类普通高校,在这些综合型普通高校中,由于各大学在舞蹈师资力量、舞蹈教室、本校经济状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从而使得他们所采取的舞蹈教学方法和标准都不一样。一些大学将舞蹈教育看成人物素养培养而列入学校的社科部;一些大学将舞蹈教育归于大学生舞蹈团,设立独立的艺术中心,由学校团委负责;一些大学将舞蹈教育纳入学校的体育学院或者体育系,为大学生们开设舞蹈选修课……。比如清华大学中的舞蹈教育主要是以体育系开设选修课为主,如选修课:舞蹈欣赏、形体训练等等。总之,非专业性高等舞蹈教育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教育体系,其人才培养不再是以培养学生舞蹈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以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为主要目的,充分体现其舞蹈教育的德育、美育、娱乐功能,为学生陶冶高尚的情操以及塑造良好的体态美。

  随着舞蹈教育的普及,各种非专业性舞蹈院校都开设了舞蹈课程。这一类高等舞蹈教育中非专业舞蹈教育的范围,主要是指包括在各类综合性院校中素质教育或同时教育中的舞蹈教育,这一类别的培养目标不再是专业的舞蹈从业人员,而是借助舞蹈教育及艺术教育对于人的美育作用,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就是说它的培养目标是有艺术修养和较高综合素质的“社会人”。它是近年来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素质教育在高校中的提出和开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所涉及的院校众多,主要是各级各类的综合性院校,在这里不一一枚举。

  综上所述,现在的高等舞蹈教育已成为专业类舞蹈教育、师范类舞蹈教育和非专业舞蹈教育相结合的格局,高等舞蹈教育主要存在专业性、师范类、非专业性(普通性)人才培养模式,不同模式下,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所采取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都不一样。专业性高等舞蹈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舞蹈专业技能为目的,如北京舞蹈学院,师范类高等舞蹈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舞蹈教学技能为目的,如北京师范大学,非专业性高等舞蹈教育主要是以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养以及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能力为目的,如清华大学。总之,高等舞蹈教育跟中专舞蹈教育有所不同,它既存在专业性舞蹈技能培训,又存在普及性舞蹈知识传播,而中专舞蹈教育主要是以舞蹈技能培训为主。但是,中专舞蹈教育是高等舞蹈教育发展的基础,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中国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舞蹈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舞蹈 武功课 教学 思考

  舞蹈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与情感、反映社会生活、构建理想世界。中国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诗、乐、舞的结合构成了中国先民最早的艺术表达形式。中国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武功技巧的运用。舞蹈课的改革与发展也离不开舞蹈武功课的创新与发展。

  一、舞蹈武功课的基本特点

  1.审美特点

  舞蹈武功课中,舞蹈武功技巧是中国舞蹈富有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段。武功舞蹈技巧的运用使得舞蹈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舞蹈武功的表演中呈现的是较为复杂的动作和技巧。这种动作和技巧是按照立体空间进行轨迹的转移。在这种较高难度的动作中伴随着富有飘逸感的翻腾、转动、或者静止。这种动作的表演具有活力和生机同时也具有柔美与飘逸的审美特点。给人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感受。舞蹈表演中的武功技巧的展现,不仅可以塑造人物、表达内心活动还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使得舞台效果鲜明而又具有冲击力,使观众在审美的同时感受到视觉和心灵的震撼。另外,在舞蹈武功中多展现的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情节与情感。在舞蹈武功中渗透的中华文化使得舞蹈更加具有文化韵味。也能对中华文化优秀的思想和精神进行传承与发扬。

  2.训练特点

  舞蹈武功课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对注重身体协调能力的培养,大多数的舞蹈动作都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具有动静结合的特点。这就需要在训练的时候注重身体的反映速度和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在动静转换较为频繁的舞蹈动作中表现出流畅与协调。另外还要注意提高学生对于肌肉的控制力。舞蹈武功中所体现的“高、漂、美、新”正是舞蹈武功动作的神韵之所在。而这些技术都要通过对神经以及肌肉的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来实现。在训练中还要具有坚强的毅力。舞蹈武功课对于学生的体力与耐力都构成不小的挑战,而训练的过程又是枯燥的。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克服身体和精神上的困难,磨练他们的意志。

  二、武功舞蹈课的发展方向

  1.武功舞蹈化的必要性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随着社会的进步,舞蹈艺术的艺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在舞蹈武功课的实际教学和表演中我们发现,舞蹈武功课在很多地方出现了与舞蹈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舞蹈武功课理论与技术发展的缓慢造成的。这使得舞蹈武功课跟不上舞蹈发展的脚步。实际的表演中,会出现武功与舞蹈相分离的状况;使舞蹈的整体美受到影响。另外,武功中所包含的过于浓重的戏曲色彩也会阻碍舞蹈武功课的发展。因此,武功如果想被舞蹈吸收和运用并实现完美结合,就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使武功舞蹈化。通过对武功舞蹈化的研究、探讨和实践使武功实现舞蹈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武功舞蹈化是实现舞蹈武功课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2.武功舞蹈化的具体做法

  (1)将武功的动作与舞蹈技巧相结合。如每个翻跟头的动作都应该有舞蹈动作的连接和身韵的体现。将相关的武功动作与舞蹈动作结合成组合进行训练。使得武功与舞蹈紧密结合,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将武功动作与舞蹈艺术、舞台艺术进行有机的结合。

  (2)实现武功舞蹈化还要对音乐进行充分地运用。将学生的日常武功训练动作在音乐中完成,可以根据倒立、下腰、旋子、扫堂、小翻等不同的技术动作的特点搭配适当风格与节奏的音乐。这样不仅可以缓解训练的枯燥还可以使武功与音乐形成有效的协调与配合。与此同时应该开设专门的音乐欣赏课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音乐的情感与色彩。这对于他们将武功转化成舞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在注重武功舞蹈化的同时也要充分强调对武功课的基础训练的重视。武功课的基础训练效果直接影响到舞蹈艺术的展现。我们要将武功舞蹈化,前提是掌握了扎实的武功基础功底。否则武功舞蹈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舞蹈武功课也失去了灵魂,武功舞蹈化将迷失方向,失去前进的动力。只有在坚实的武功基本功的训练基础上吸取舞蹈艺术、音乐艺术、戏曲艺术等众多艺术形式才会使武功舞蹈化实现长远的发展。

  三、舞蹈武功课的教学改革

  1.根据需要制定教学计划

  舞蹈艺术发展到今天,从创作题材到表现风格及表现手法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水平。这对舞蹈武功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舞蹈武功课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根据当前舞蹈的发展水平和趋势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计划。这一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科学规范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要根据舞蹈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舞蹈武功课的培养目标进行制定。

  舞蹈武功课的教学计划要具有创新性。不能复制以往的教学计划,要体现出新的目标和新的理论高度。在吸取先进的舞蹈武功课的理念的同时结合本校舞蹈武功课开展的实际情况。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就会使教学计划更有方向性也更有针对性。

  2.根据教学计划需要有效组织教学

  在制定了完善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就要根据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课程训练的目标与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舞蹈武功课的教学中可以将教学计划分成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不同层次的计划。甚至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将计划细化到每一节课。由于舞蹈武功课的特点,在武功技巧的训练上会出现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和技巧。通过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动作。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心理指导。使他们在训练中更有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具备舞蹈武功课训练所需的心理素质。

  3.不断实现舞蹈武功课的综合化与科学化

  舞蹈武功课要想实现长远发展还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在保留传统舞蹈武功课精华的同时不断吸收新的优秀的内容和技巧。如舞蹈武功课可以吸收艺术体操、戏曲、流行街舞等艺术领域的优秀的舞蹈语汇。将这些优秀的元素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加工提炼与升华。使舞蹈武功课的形式与内容在保留原来特点的同时不断丰富。另外,舞蹈武功课的教学中还要在提高学生武功技巧的同时开发学生的艺术体能、艺术心智、实现多方面的综合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的科学化。使得舞蹈武功课的教学理念更加先进,教学实践更加科学合理富有成效。

  舞蹈武功课的创新与发展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积极吸收先进理念的同时不断地结合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为舞蹈武功课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奠定基础。

  舞蹈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音乐表演;舞蹈;教学;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199-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歌舞方向)专业是一门集歌、舞、剧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歌、舞、表演能力的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实践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艺术人才。其中,《舞蹈》作为该专业学生未来从事歌舞创作、专业表演、专业教学所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无论是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方面,都要求教师在传统舞蹈教学基础上寻求突破,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歌舞表演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道路。

  一、明确专业定位,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向

  结合音乐表演(歌舞)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复合性和创新性特点,舞蹈课程教学以“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表演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强调综合能力”为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其在专业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着力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性,使学生在具备舞蹈表演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运用基本技能进行音乐剧人物形象塑造和表演的能力,尤其是音乐剧表演所需要的创造性意识和能力。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上紧跟时展,密切关注当前国内外音乐剧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根据21世纪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结合歌舞表演专门人才培养的总体需要和目标,适时调整和改革舞蹈教学的重心与内容。

  二、立足培养目标,形成“八位一体”的舞蹈课程体系

  音乐表演(歌舞)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歌、舞、表演能力的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实践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但在教学实际当中,学生的舞蹈基础必然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教学规划必须联系实际制定。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并经过系统地研究,将舞蹈教学与音乐剧表演紧密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紧密挂钩,制定了“八位一体”(即集成整合芭蕾基训、现代舞、爵士舞、踢踏舞、性格舞、剧目排演、舞蹈编创、舞蹈史论等八个方面教学内容)的舞蹈教学计划,分别在不同阶段进行实施。

  (1)芭蕾基本功训练。指古典芭蕾舞训练,目的在于运用这种国际公认的科学训练方法规范学生的身体形态,解决学生的肢体柔韧性和协调性问题,使他们对舞蹈训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掌握在舞蹈中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

  (2)现代舞和爵士舞。在音乐剧中运用的较多,而且对于以前没有正规学习过舞蹈的学生来说,这两门课可以挖掘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开发他们的舞蹈潜能,激发他们个人的舞蹈感觉和表现力,更加有助于我们个性化的表演人才培养。

  (3)性格舞和踢踏舞。主要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储备,使他们了解和学习不同国家不同风土人情的舞蹈,为以后在音乐剧中的表演打下基础。

  (4)中外舞蹈史。作为拓展课程,开设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于艺术发展史和艺术理论的知识积累,以理论学习指导实践。

  (5)舞蹈编创。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舞蹈学习程度、兴趣和未来的个人发展进行选择学习。

  (6)剧目排练。从第一年就逐渐进入学习范围,因为单纯的舞蹈技术课是较为枯燥的,剧目排练可以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广泛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演出和比赛作好准备。

  在教材选用上以核心教材与自编教材结合为主,高度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密切关注国际最新专业资讯;积极聘请国内外优秀专家指导学生排练音乐剧、开办大师班等,努力探索舞蹈教学的创新之路。

  三、教学创作并进,形成素质优良、艺术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

  成立舞蹈教学课程组,吸收多年从事舞蹈表演及教学的教师加入。保证课程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在教学中逐渐形成特有的方法和理念。鼓励课程组成员加强教学研究,重视专业创作,在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编排多个优秀剧目。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进行讲学,并与专业院校单位开展教学合作,开展教学实践交流,开阔师生眼界,了解最新动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创作型、研究型师资队伍。

  四、结合专业实际,形成“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音乐表演(歌舞)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可归纳为以下“四结合”的原则:

  (1)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结合。舞蹈技术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是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必须是有血有肉、生动鲜明的形象。歌舞专业的学生或许不能达到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准,但是可以在艺术表现力上下功夫。在教学中,始终将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联系戏剧表演课程学习内容,强调人物感、戏剧性,使学生在简单的动作练习中培养舞台感觉。

  (2)音乐素养与舞蹈训练结合。该专业的学生大多有教好的声乐或钢琴基础,对音乐语言的敏感性大于肢体语言,因此在教学中,用不同风格的钢琴曲、爵士乐、民间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配合音乐进行舞蹈,舞姿、动作、呼吸、感觉都要与音乐融为一体。

  (3)集体授课与个性培养结合。学生个性不同,对于不同舞种学习和掌握的能力就不同。在集体授课的同时,挖掘学生个人的表现力和擅长的舞蹈,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个性,使他们了解了自己适合和擅长的舞蹈,在学习时就更有动力。同时绝不放弃以声乐为主考入的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舞蹈潜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打造全面发展的歌舞表演人才。

  (4)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除课堂学习外,大力加强剧目排练,结合歌舞专业的特点,编排音乐剧舞蹈片断等,同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校内外演出活动,通过艺术实践一方面检验教学成果,一方面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积极改革教学形式,以课堂集体教学、教师个别辅导、学生选修和学生自练为主要手段,针对基础不同、专长不同、性格不同的学生制定教学方向,培养多元化、高素质、有专长的歌舞表演人才。

  五、强调舞台实践,形成“从教室到舞台”的实践型教学理念

  强调舞蹈教学实践大学四年“不断线”,从一年级开始即强调舞台实践的重要性,在严抓基础教学的同时,编排各类舞蹈作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演出实践。在多家文艺单位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使实践表演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从教室到舞台”的艺术实践既辅助教学,也促进教学;既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同时也检验课堂学习成果,逐步了缩小课堂到舞台的距离。

  舞蹈实训总结篇9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全面阐述,并指出: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素质教育的理念正式提出后,一些学者对其内涵做了进一步探索,有人从培养能力出发认为:“素质教育广义地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和培养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国民教育体系及相关模式。狭义的讲,国家通过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技术素质为宗旨,以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学校教育体系及相关模式。”[1]有人从素质培养上认为“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观。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进而实现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目标。”[2]还有人从发展的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和社会更好地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实践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3]林群在《高校素质教育研究》一文中将其总结为“依据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受教者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由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对原有教育模式的反思,以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创造性力,增强品德观念,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而舞蹈艺术本质特征和舞蹈教育的特殊方式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舞蹈训练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近代工业机械文明与精致的劳动分工,现代物质文明给人类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方式,却导致人体运动的局限,使人格健康发展受损,折射在教育与艺术中,便是肢体的僵化与想象力、创造力的匮乏。”[4]今天的学校教育模式是工业革命以后而形成的学堂教育形式,课堂上以文化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长期以来的“文史哲”教育和“数理化”训练使学生重于用脑力劳动而轻于身体感受。虽然体育、音乐、美术课作为辅助课程,给学生进行体能锻炼和审美教育,但是前者以锻炼身体为核心只注重体能训练,而后者虽是以提高艺术修养为目的,但音乐和美术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其授课形式也和其他文化课一样。因此,这样的课程设置还是把身体训练与内心情感培养截然分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受到影响,也阻碍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舞蹈理论家、教育家郭明达先生认为“一个人内心建立的可动性和外在的不动性相对比,使它与宇宙割断联系,将对他的人格发展有莫大的损害。”[5]

  19世纪法国音乐教育家德尔萨特,通过观察人体各种动作表现与内心活动的相互关系总结出一套表情和人体姿态的逻辑体系,被誉为“德尔萨特表情体系”。他发现:人的任何内心活动都是与其本身的某种形体动作或某种动作欲望密切相关的;内心感情的强烈程度决定着手势和动作的激烈程度。将人体的动作和姿态划分为心理或智慧(头颈)、情绪和精神(躯干和两臂)及身体(躯干下部和腿脚)3个区域;总结出关于姿态的9条基本规律,并进而将动作界定为对比动作、平行动作和连续动作3大类型。他认为,只有将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躯干部分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有利于表演。他的学生A.吉罗德在《模仿、表情与手势──F.德尔萨特体系的实践法则》一书中将整个体系完成理论化梳理。根据德尔萨特表情体系,舞蹈在训练身心协调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人体动作来抒发内心情感得以呈现,因此舞蹈动作是人内心体验的直接表达。因此舞蹈训练在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在舞蹈训练中也以身体训练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身体训练不是以体能锻炼为唯一目的,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包括了音乐、节奏、呼吸、情感等因素。例如,舞蹈训练课中的一个压腿动作,其动作目的是训练腿部韧带的柔韧性,训练方式是在音乐的配合下有节奏的进行,因此在这一简单的训练中,既包括了人体关节、肌肉的训练,也包括了节奏、乐感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体会到身体变化带来的内心感受,有效的把体能训练与审美教育结合在了一起。更重要的是,舞蹈训练中通过训练学生身体形态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用心体验身体的能力,以情带动身体的运行方式,从而达到对心理的培养,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二、舞蹈学习培养创造力

  诸多的人才素质中,创造力是最为重要的素质,创造力的背后自信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语言的形成让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使得原先身体表达信息的能力逐渐退化,现代物质文明又给人们提供了许多的便捷,使得人体的运动进一步受到了局限。因此,除非接受专门训练,若让人们在众人面前展现自由的身体运动是一件充满“恐惧”的事情。这种“恐惧”来源于对自己身体的“陌生”与“无知”,来源于内心的不自信。舞蹈训练就是让学生能够认识身体,了解身体,从而能很好的运用身体表达内心,达到身心一元的境界,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强化内心的自信感,确认自身存在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舞蹈的教育和训练中教师会采用“模仿教学”,即启发学生用身体模仿动物、植物和自然界现象,在这一训练中学生能够发挥想像力, 在老师的启发下大胆的模仿,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尽量把被模仿的动物或植物的形态表现出来, 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舞蹈中的即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舞蹈即兴是在特定信号刺激下发生的有意识和有目的的身体运动,也是在没有预先准备和排练状态下的创作活动。舞蹈即兴其实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和结果。它会帮助你提高灵敏性和观察力,激发创作灵感和表演激情。”[6]德国现代舞蹈家玛丽·维格曼把舞蹈看成是时间、空间、力度的综合运用,并认为空间这一元素带来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某种程度上讲,舞蹈是以身体的运动方式对空间的占有形式。舞蹈即兴是让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以情感为动机运用自己的肢体来占有空间,这样的训练能够调动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不是个体活动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系列的复杂思维过程的综合,包括了认知过程和社会互动过程。舞蹈实践既是包含了这两个过程的复杂综合活动。舞蹈训练是对身体的认知过程,在自我体认的基础上把内心的感受通过身体传达给观众,在观众审美的过程中完成社会互动。舞蹈课程能够鼓励学生超越程式和超越自我的动作表现,增进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舞蹈活动益于品德培养

  舞蹈是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倾诉,也是人心灵的直接表达,因此,舞蹈教育对人格及文化素养要求极高。“舞蹈教学是一项实践性活动,是一种集教学、训练、自练、排练和表演为一体的教育活动。每一个学习它的人都要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练、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知到明白、从不断纠正动作到逐渐变得成熟的过程舞蹈有益于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从舞蹈的创作和表演中看,无论独舞还是群舞都是集体劳动的产物,因此在学习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例如在群舞排练或演出中,要求动作的统一,队形的整齐,这种形式上的要求限定了每个学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必须要有集体观念,任何个人的疏漏都会影响舞蹈整体构图的表现效果。久而久之,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形式使集体观念的意识深入到每个成员内心。独舞表演虽然不像群舞有很多人参与,但是它从排练到演出也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呈现在舞台上的舞蹈不仅是舞蹈演员,还包括了道具、服装、音响、灯光等等一切辅助措施,任何一个条件的缺失都会影响到舞台呈现效果,因此舞蹈演员都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只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这种集体主义观念在一次次的舞蹈表演过程中得到强化。

  同时舞蹈表演过程还是一个提升内在思想情感的过程。演员作为舞蹈作品的核心,要通过内心情感和外在肢体感染观众,作为演员首先必须感染自身,才能感染观众,因此在作品的排练和演出中,作品本身体现的情感会内化到每个舞蹈参与者身上,学生们的思想与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升华。

  除此之外,舞蹈有益于锻炼意志力。舞蹈训练是一项艰苦且长期的工程,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自己全部身体机能一遍一遍地完成规定动作,身体要承受超常的压力。因为舞蹈以人的肢体为表现媒介,因此,人的肢体成为舞蹈艺术创造的基础,就如钢琴家需要一台优质钢琴,歌唱家需要一幅动听的嗓音,美术家需要有色彩斑斓的颜料一样,为了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必须要对身体进行超强度的训练并且这种训练需要持之以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能可能因此会消耗很大,甚至这种强制性的训练使学生感到难以坚持,但这却是磨练意志、超越自我的最佳时刻,不仅学生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培养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强意志,和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毅力,对学生的性格发展和人格培养都起到了好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 最终目的是培养塑造人,使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结构合理的建设者。舞蹈教育对人的培养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效应。舞蹈能够使人通过运动去体认自身、感觉生命,从而能够理解人、理解社会,使学生身心协调发展;舞蹈能够丰富知识、发展技能,使学习者心灵机制健全,充满自信,充分发挥创造性;舞蹈还能够使受教育者去情感超越功利层面,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真善美的精神风貌。总之,舞蹈教育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为2010年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普通高师舞蹈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探索与研究》(编号:201001A492;主持人:陈岩)成果。

  注释:

  [1] 张艳萍:《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载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 文辅相:《论素质与素质教育》,载于《中国高教研究》1997年第6期。

  [3] 史宁中 柳海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载于《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

  [4][5]刘青弋:《动感空间》,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第100页,第105页。

  [6] 谭美莲:《当春乃发生——关于即兴舞蹈的随谈录》,载于《舞蹈》2003 年第3期。

  舞蹈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芭蕾舞 基础训练课 钢琴伴奏 能力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是唯一通行于整个欧洲的古典舞剧形式,被人称为“古典舞蹈”。芭蕾舞于建国初期系统地引入我国,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并创作了《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中国题材的芭蕾舞剧。目前我国有多所舞蹈院校,并且许多高校都设有舞蹈系,芭蕾舞基本功训练课(以下简称基训课)列为舞蹈专业的必修科目之一。

  在芭蕾舞基训课中,音乐与舞蹈像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姐妹。舞蹈缺少音乐的衬托,情绪与意境的表达就不够全面充分,需要二者相互勾通,相互补充 ,因此在基训课中便加入了钢琴伴奏的要素。基训课的钢琴伴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学伴奏,主要任务是在理解舞蹈教师意图的同时根据舞蹈教师的需要用钢琴配合以相应的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芭蕾训练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动作之中,同时通过不断的听音乐与做动作,加强学生对音乐与舞蹈相互融会贯通的理解与感知能力。由于钢琴伴奏是为基训课教学服务的,好的钢琴伴奏能在舞蹈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情感、动作的沟通桥梁,因此要求基训课钢琴伴奏教师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1、具备芭蕾舞基本知识

  了解芭蕾舞的发展历史。既然基训课钢琴伴奏音乐是服务于舞蹈教学,那么钢琴伴奏教师首先应该了解芭蕾舞发展的相关历史。这样才会懂得怎样去欣赏、怎样去鉴别,根据舞蹈教师的需要选取经典的伴奏音乐曲目,营造贴切的气氛,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了解芭蕾舞基本训练的目的。舞蹈基训课中每一个训练动作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与训练价值,训练要求与训练技巧各不相同。钢琴伴奏教师只有了解基训的总目标,每一动作的训练方法及目的,才能根据训练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旋律和节奏与舞蹈教师密切配合。

  了解芭蕾舞基本功训练的相关术语。由于芭蕾舞源于欧洲,属于西方舞蹈体系,舞蹈教师在芭蕾舞教学中一般音译法语的芭蕾舞训练专业术语。如 “adagio ” ,音译为“阿达久”,汉语的意思是控制;“sondu ” 音译为“丰久”,汉语意思为单腿蹲。钢琴伴奏教师只有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才能了解舞蹈教师的意图,而不至于在听到舞蹈教师发出指令后不知所措。

  2、具备相关的音乐知识及音乐表现能力

  钢琴伴奏教师工作的重点在音乐,必须具备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能在基训课上运用自如。塑造任何一种艺术形象都应在掌握相关知识与技法后,运用特定的手段来服务于所塑造的形象。因此,基训课钢琴伴奏教师也必须在具备音乐基础知识后,运用音乐中的各种表现手段来为基训课中的舞蹈教学服务,如对旋律、节奏、力度、速度、气息的运用等等。

  在做基训动作之前,学生首先感受到的是钢琴奏出的高低不同的音组合成的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体现音乐的主要思想。钢琴伴奏教师在弹奏之前应充分考虑学生所做的每一个动作的训练方法及目的,需要什么风格的音乐,做好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气息等各方面的处理。如钢琴伴奏时,激烈的动作就要选择进行曲形式的音乐来表现,一般采用进行曲常用的四二拍的节奏,速度较快,力度较强,气息较短。在配和优美抒情的动作时,一般就要选择四四或八六拍的曲子,速度悠缓,气息绵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音乐表现力,音乐才充分能调动学生的情绪,结合训练要点完成训练。

  3、有大量的曲目储备和即兴伴奏能力

  芭蕾舞基训课内容十分丰富,一堂课可能包括体态站立、把上、把下训练、技术技巧训练等方面。肌肉的控制能力,灵活控制关节的能力,完成技术技巧的能力都会涉及。每一个训练都有相应的音乐与之匹配,这就要求钢琴伴奏教师拥有大量的曲目储备,能根据动作训练的需要,情绪的需要弹奏相应的曲子。目前北京舞蹈学院等院校、出版社都发行了许多芭蕾舞钢琴伴奏曲目可供选择,钢琴伴奏教师可根据需要选用。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芭蕾舞基训课的教学也是灵活多样的。由于该科目属于技能训练课,舞蹈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训练情况推课。有些动作可能实际需要推十六个八拍,有些动作可能只推十个八拍;有时舞蹈教师会把几个动作或几个技巧融合在一起。凡此种种,音乐必须随之改变,但现成的曲目是固定不变的,这就要求钢琴伴奏教师即兴伴奏。钢琴伴奏教师必须根据舞蹈动作的需要对音乐马上作出调整,处理好乐句的结束、节奏型的转换、节奏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甚至还要满足舞蹈教师临时对不同风格音乐的需要。因此钢琴伴奏教师的即兴伴奏能力在芭蕾舞基训课中是十分重要的。

  4、具备把钢琴伴奏与训练动作有机糅合的能力

  在钢琴伴奏教师具备以上几点能力后,最后要做的就是把音乐与动作有机地糅合起来。整个教学过程中,钢琴的音乐表现必须以舞蹈动作为基准,这时的弹奏不同于单独的钢琴表演。钢琴独奏以创造性的再现作曲者的创作意图、抒感为主,较少考虑其它因素。而芭蕾舞基训课上的钢琴伴奏则以舞蹈教学为主,钢琴伴奏教师必须采用与舞蹈动作相一致的音乐来伴奏。要把音乐与动作完美地结合起来,就需要从音乐与动作的情绪表达,节奏、节拍的处理,学生的掌握程度,男女生动作的差异等等各方面来考虑。从音乐的情绪表达上来说,小弹腿训练的是小腿肌肉的爆发力和脚背脚趾的快速穿透感,要求动作快速有力、干净灵活,这就需要钢琴伴奏教师选用明朗活泼的曲子与之配合。把上控制训练的是肌肉的控制能力,要求动作舒缓到位,教师就应选用抒情优美的曲子配合。

  在弹奏时钢琴伴奏教师还应该注意节奏、节拍与动作的关系处理。在芭蕾舞的训练过程中音乐节奏的鲜明、准确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刻意强调强拍,以便学生听得清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还较浅)。如跳跃的练习,要求节奏的重拍非常明显,音乐甚至不以乐句划分而以小节为单位,以一个单一的起跳为基点,强调在重拍下跳跃瞬间的爆发。不同动作的音乐处理是各不相同的,需要钢琴伴奏教师灵活掌握。

舞蹈实训总结十篇

舞蹈实训总结十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